电/氨“遥遥领先”——从脱碳潜力和成本两方面对比直接用电和制氢路线

发布:2024-01-25 | 浏览:363

Liebreich又发表“抨击”氢能的演讲了,这次没有文章,只是推上个别图片,如下。之前他有个著名的氢阶梯,基本仅认同原料用氢、海运、非道路交通,最鄙视掺氢供热,同时担忧氢的发展方向错误和泡沫化。小编的中文版氢阶梯(在长时储能和高温热上做了改动)如下。

 

这次更干脆,“别做梦了”:Stop daydreaming, build transmission!主要理由这次是脱碳潜力

 
言归正传。
01 减排潜力对比
不知道图上数据背后的算法及其靠谱不靠谱的假设和参数,图的参考意义几乎为零。小编因此负责任的将背后的计算和假设“猜”了一下,列于下表,并“添油加醋”重新绘制如下。
图片
 

图片

一般认为Liebreich过于看重“效率”,而忽视了“成本”——这种观点有正确的地方,效率体现在成本上,只要可以承受建设3倍的发电厂,反正发电成本未来1毛一度。
这一次他抛出了碳排放“潜力”来,相当于是给“氢能”补了一刀,做为氢能从业者小编也很是不爽——但他是有道理的,因为“脱碳”才是初心才是目的。
从图上直观的感受,就是绿电替代煤电,对比电制氢替代天然气供热/发电(虽然效率并不比电-电低很多),前者对减排的贡献是后者的8倍,这么大的差距,都不能覆盖输电和储能问题的成本和促进克服其困难么?
1-直接用电选项的减排潜力是氢发电/供暖和氢基燃料选项的好几倍。需要注意,氨/甲醇替代燃料减排,对标的是柴油排放,而不是合成氨/甲醇排放。
2-电-氢选项里,氢冶金和合成氨无疑是减排潜力最大的,其次是甲醇。需要注意,对标的是合成氨/甲醇的排放。
3-煤化工绿氢替代灰氢本身具备重大意义,做为海运燃料反而减碳潜力大打折扣。
4-电动车方面,考虑中国现有电网550g/kWh碳强度,相对汽油车随仍具有大幅减排作用,但减排强度弱于电-氢替代煤制氨/醇。然而需要考虑电动车具备较强的电网平衡能力(比如夜间充电),以及电网脱碳是重中之重,未来的碳强度是逐年降低的。

1 电解水60%下同,NGCC 50%;NGCC和煤电碳排放来自美国阿贡2020统计

2 天然气/汽油/柴油 碳排放数据来自欧盟RED的The second Delegated Act, 摇篮到坟墓

3 天然气合成氨2.6kgCO2/kg氨 GREET;煤采用6kg/kg氨(某合成氨企业2015年);制氢-替代煤合成甲醇 采用Methanol Institute的数据4.5kgCO2/kg甲醇(国内数据也有4kg/kg左右的), 摇篮到门(甲醇摇篮到坟墓要增加246g/kWh)

4 UK电网200g/kWh

5 采用如下参数

丰田油耗 4.5L/100km

45

kWh/100km

电动车一般水平

18

kWh/100km

电网碳强度

200

g/kWh

汽油碳强度

336

g/kWh

1TWh电车排放

200000

1TWh电车公里数

5556万

100km

等效油车耗油

250000万

kWh

等效油车排放

839700

减排量

639700

采用如下参数

氢价格

12

元/kg

原油

80

美金/桶

VLSFO

4116

元/吨

氢-X氢利用率

70%

柴油

氢-X氢利用率

96%

氨,甲醇

CO2成本

1000

元/吨

氨均价

3732

元/吨

甲醇均价

2387

元/吨

汽油价格

5096

元/吨

柴油价格

5096

元/吨

碳税

0/1000

元/吨

氢储运

10

元/kg

加氢站

5

元/kg

化石天然气

3

元/方

风光电储输

0.7

元/kWh

风电光伏

0.15

元/kWh

甲醇/氨合成CAPEX

0.07

元/kWh

费托合成CAPEX

0.14

元/kWh

煤电

0.4

元/kWh

煤电储输送

0.2

元/kWh

02 经济性对比

从经济性上看,参考如上备注6的参数。

-绿氢采用12元/kg,大约在0.15元/kWh的4000小时FLH下,规模和管理成熟度进一步提高后,可以达到,比如2030年。
-储运氢和加氢站成本已经给到了未来的极限:10元/kg和5元/kg。
-电力储输成本,风光电假设0.7元/kWh,煤电/气电假设0.2元/kWh。
-考虑电车和油车效率折算电价。
-天然气供热假设效率100%;热泵COP3。

-直接空气捕捉采用了预计2050年代才能达到的1000元/kg,这在2030年前后其实是达不到的。所以下图的电子甲醇成本实际要至少再提高一倍。

 

 

可以看出,在没有碳税的条件下

1-所有选项中,只有合成氨实现了绿色低于传统

2-所有电气化选项,都比氢选项的相对成本低(氨和甲醇除外)

3-本对比没有考虑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提高碳里利用率,生产bio+e-甲醇的情况

4-汽柴油方面,没有考虑税费(售价中40%量级的税);氨和甲醇选项考虑的是售价而不是成本,比如目前售价2400元/吨,煤制甲醇成本(自有煤矿)可能只有1800。目前的煤价和油价均可视为长期均值。甲醇碳排放比上一节多了一个生命终点燃烧。

总结起来,不考虑碳税的情况下,直接用电即便考虑储输,也普遍优于氢路线;氨是个例外绿氢-绿氨是性价比最高且其它选项难以企及的。

那么考虑碳税如何?我们假设碳税为1000元/吨(远期的DAC成本),同时也等于电子甲醇CO2的成本。

 

 

考虑碳税的情况下,

1-所有直接用电选项都低于或至少十分接近传统选项
2-氢路线中,绿色选项低于传统选项的,只有替代煤化工方案和电子氨船燃。氨是绝对的赢家。
3-氢的价值如果仅体现在氢基燃料本身上,包括氢储能本身上,从效率、脱碳潜力和成本上综合看是绝对的输家。
4-氢-电融合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的少量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还说不清道不明?),可能才是电解水制氢的出路。比如绿氨生产如果还同时做为电网可控负荷调峰,就牛B大了。

5-绿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可能是电子甲醇的出路

总结,

1-从效率、脱碳潜力和成本三个方面,直接用电都普遍优于氢路线,即便考虑了电的储输。

2-氢路线中,从脱碳潜力和成本两个方面远远超越直接用电的,是氨(未分析氢冶金成本)。

3-电子甲醇替代灰色甲醇的成本潜力接近替代船燃;脱碳潜力远高于替代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