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下称《方案》)
目标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低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支撑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要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65%以上
《方案》重点提及多项任务,将是接下来10年的重点发展领域,涉及多种新技术新材料领域,投资参考意义重大,尤其是反复提及的:可再生能源及利用(钙钛矿光伏、风电碳纤维、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新能源汽车、储能(钠电、液流和固态)、氢能(制氢储氢)、绿色建筑(光伏、气凝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合成生物学、生物固碳、液态阳光、空气捕集等)
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攻克近零排放的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学品技术;研发低能耗的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成套工艺和关键技术
新能源发电。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技术。突破高温吸热传热储热关键材料与装备。研发具有高安全性的多用途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和超高温气冷堆等技术
智能电网。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技术
储能技术。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研发推广生物航空煤油、生物柴油、纤维素乙醇、生物天然气、生物质热解等生物燃料制备技术,研发生物质基材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制备技术、低热值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燃烧关键技术
氢能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大规模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技术、大规模及长距离管道输氢技术、氢能安全技术等;探索研发新型制氢和储氢技术
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高效电能转换及能效提升技术
2 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
低碳零碳钢铁。研发全废钢电炉流程集成优化技术、富氢或纯氢气体冶炼技术、钢-化一体化联产技术、高品质生态钢铁材料制备技术
低碳零碳水泥。研发低钙高胶凝性水泥熟料技术、水泥窑燃料替代技术、少熟料水泥生产技术及水泥窑富氧燃烧关键技术等
低碳零碳化工。研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技术、原油炼制短流程技术、多能耦合过程技术,研发绿色生物化工技术以及智能化低碳升级改造技术
低碳零碳有色。研发新型连续阳极电解槽、惰性阳极铝电解新技术、输出端节能等余热利用技术,金属和合金再生料高效提纯及保级利用技术,连续铜冶炼技术,生物冶金和湿法冶金新流程技术
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研发废旧物资高质循环利用、含碳固废高值材料化与低碳能源化利用、多源废物协同处理与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重型装备智能再制造等技术
3.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
光储直柔供配电。研究光储直柔供配电关键设备与柔性化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体系,区域-建筑能源系统源网荷储用技术及装备
建筑高效电气化。研发夏热冬冷地区新型高效分布式供暖制冷技术和设备,以及建筑环境零碳控制系统
热电协同。研究利用新能源、火电与工业余热区域联网、长距离集中供热技术,发展针对北方沿海核电余热利用的水热同产、水热同供和跨季节水热同储新技术
低碳建筑材料与规划设计。研发天然固碳建材和竹木、高性能建筑用钢、纤维复材、气凝胶等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
新能源载运装备。研发高性能电动、氢能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突破重型陆路载运装备混合动力技术以及水运载运装备应用清洁能源动力技术、航空器非碳基能源动力技术、高效牵引变流及电控系统技术
绿色智慧交通。研发交通能源自洽及多能变换、交通自洽能源系统高效能与高弹性等技术
4. 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
CCUS 技术。研究 CCUS 与工业流程耦合技术及示范、应用于船舶等移动源的CCUS 技术、新型碳捕集材料与新型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与生物质结合的负碳技术(BECCS),开展区域封存潜力评估及海洋咸水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
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建立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及其标准体系
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重点研发生物炭土壤固碳技术、秸秆可控腐熟快速还田技术、微藻肥技术、生物固氮增汇肥料技术、岩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黑土固碳增汇技术、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技术等。研究盐藻/蓝藻固碳增强技术、海洋微生物碳泵增汇技术等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与替代技术。研发煤矿乏风瓦斯蓄热及分布式热电联供、甲烷重整及制氢等能源及废弃物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氧化亚氮热破坏等工业氧化亚氮及含氟气体的替代、减量和回收技术
5.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研究高效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基于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光伏电池新技术
新型核能发电技术。研究四代堆、核聚变反应堆等新型核能发电技术
新型绿色氢能技术。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太阳能直接制氢等绿氢制备技术
前沿储能技术。研究固态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等更低成本、更安全、更长寿命、更高能量效率、不受资源约束的前沿储能技术
电力多元高效转换技术。研究将电力转换成热能、光能,以及利用电力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转化储存和多元化高效利用
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研究基于生物制造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构建光—酶与电—酶协同催化、细菌/酶和无机/有机材料复合体系二氧化碳转化系统,制备淀粉、乳酸、乙二醇等化学品;研究以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为原料直接高效合成甲醇等绿色可再生燃料的技术
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
6. 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
先进低碳零碳技术示范工程:
(1)零碳/低碳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大规模高效光伏、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能源分布集中区域建设“风光互补”等示范工程;强化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燃煤机组灵活调峰、煤炭制备化学品等示范工程
(2)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示范工程:在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建设规模富氢气体冶炼、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可再生能源生产化学品、高性能惰性阳极和全新流程再造等集成示范工程
(3)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工程
(4)低碳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建设规模化的光储直柔新型建筑供配电示范工程,在典型气候区组织实施一批高性能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
(5)CCUS 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型油气田 CCUS 技术全流程示范工程,推动 CCUS 与工业流程耦合应用、二氧化碳高值利用示范。
来源《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的部分内容摘取,仅供学习参考,如需原文,点击以下链接自取:
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2/202208/W020220817583603511166.pdf